8月初,赤壁市第一初级中学教师饶红云家中迎来特殊“报喜团”——二十多名三年前初中毕业、今年高中毕业的学生。他们有的被哈尔滨工业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、同济大学、湖南大学等“双一流”高校录取。考入同济大学的王子睿激动地说:“您初中时教的批注阅读法配资门户网站平台,为我的语文学习打好了底子,这次高考语文考了125分呢。”高中深夜焦虑时,他还曾拨通饶老师电话,50分钟的开导让他重拾信心。
这份跨越六年的师生情,是饶红云育人之路的温暖注脚。从教三十年,她用心“看见”近2000名学生,看见学生的需要、看见学生的困难、看见学生的闪光点,让每个学生都成长为独一无二的自己。如今他们中不少已成长为教师、名校博士、基层公务员……
饶红云和学生一起
“常迟到的少年”中考成绩优异
“这个孩子的成长真的是出乎意料,他最初可是最让人操心的那个。”回忆起三年前的佘斯文,饶红云笑道。三年前,佘斯文刚入学时,完全管不住自己,上课随意进出教室、喧哗,上学常迟到。
展开剩余88%于是,饶红云频繁家访了解佘斯文。她发现佘斯文自己骑车上学,坚持长跑,买家人的早饭和饭菜回家,内心强大且孝顺。饶红云发现他勤于发问、渴望被关注。
八年级下学期,佘斯文与同学发生冲突,大家都指责他时,饶红云却注意到他流泪了。她没有责罚,而是询问缘由,并坦言:“其实老师知道你每天总是迟到,但比起你是否准时到校,我更关心你骑自行车上学时的安全,所以我从不和你较真。”那次交谈持续了一个中午。
在饶红云的关心下,佘斯文一路进步。他在饶红云的鼓励下上台分享读书感悟、参加辩论赛等。如今的他,全面发展,是写作高手,辩论主力,中考成绩优异。“三年间,饶老师教我们阅读,培养我们规则意识,提高我们的认知。我很感激进入12班,成为饶老师的学生。”佘斯文说。对于即将开启的高中学习,他充满期待,“我会继续努力求学,不辜负饶老师的期待。”
像佘斯文这样被家访发现的遗珠还有许多。小虎(化名)热爱体育,但家里人希望他学文化课考重点高中。饶红云和体育老师多次家访,说服其家里人支持孩子发展兴趣,2019年小虎如愿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体育专业。“饶老师很关心同学们,这么多年来大家都和饶老师保持着联系。她那时候很关心班级每个同学的情况,好多学生家里都去过,帮助规划我们每个人的发展。”小虎说。
修泽昱当纪律委员时,饶红云发现“他一身正气能感染人”。一次工作失误他想逃避,饶红云谈心鼓励他:“要敢于面对错误,常反思,常进步。”这些话在他考上选调生回乡工作后仍牢记心间,“饶老师对我的影响是一生的,那时候她和我说,我以后可以去做为人民服务的工作,现在她也积极鼓励我。”修泽昱说。
坐在角落的听障女孩已成特教老师
“我到现在都记得,第一次被老师点起来回答问题,我感觉自己被看见了。”赤壁市特教学校老师吴奥思回忆。
2008年,刚上初一的吴奥思便遇到了饶红云。吴奥思清晰地记得那次语文课讲《两小儿辩日》时,饶红云目光温和地注视自己,放慢语速清晰提问。这是吴奥思初中时第一次回答问题,第一次真切感受“被看见”。“我那时有听力障碍,上课很用力,其他老师怕我紧张不点我。饶老师点我,我感觉被关注了。”吴奥思说。
饶红云坚持让所有学生平等参与课堂,更用细节温暖她:在她工整的作业本上写上夸赞的批语,听不清笔记时,吴奥思就看着饶老师,饶老师就放慢语速或走到她身边俯耳重复……这份“被看见”在吴奥思心中埋下教育种子。
2011年手术后听力改善,高中毕业的她毅然报考特教专业,2019年回乡成为特教老师。“我遇到好老师,她点亮了我,我也希望点亮更多孩子。”吴奥思说。
饶红云(右)和吴奥思一起分享
如今在讲台上,她复刻饶老师的教育方式——对反应迟缓的学生永远微笑、用触摸传递鼓励,捕捉每个孩子的眼神需求。教唐氏综合症孩子数数,她一遍遍重复;学生情绪低落,她轻抚其头说“慢慢来”。在商场偶遇刚毕业的智障学生,她会收到问候:“老师,我请您喝杯蜜雪冰城吧!”
今年,吴奥思将教学点滴写成故事获奖。饶红云在表彰栏看到她的名字,欣慰地立刻微信祝贺。“我其实只是带了奥思一年,那时候的很多细节我其实都不太记得了,但是没想到她一直记得,也转身成为一名老师,这让我很感动。”饶红云说。在咸宁,还有数名她的学生成了老师。
吴奥思和学生一起
初中时,唐师璇不善交流。饶红云特意让她收发作业、参与活动。起初家长并不理解,后见变化才明白良苦用心。几年后,唐师璇的弟弟上初中,唐爸爸将两个孩子唐书衡、唐书和送到了饶老师班。如今,姐姐在兰州大学深造,双胞胎兄弟分别在中山大学、中国科学院大学读硕士和博士。“不论是姐姐在饶老师班上时,还是我和哥哥在她班上就读时,她一直很关心每一个学生,然后用心助力每一个人成长。”唐书衡说。
“饶老师改变了我的一生。”目前就职于湖北一国企的李志仁说。初中时,李志仁因跟不上学习进度,一度陷入自我怀疑甚至想辍学。家长打听到饶红云从不放弃每一个学生,李志仁便来到她的班级求学。李志仁英语不好,畏惧学英语,放学后,饶红云就常常将他带回家中背书,还安排学生帮扶他学数学。2023年李志仁从武汉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,他说:“饶老师和我的亲人一样,虽然后面没有教过我了,但是重大的事情我都会和她分享,还想邀请饶老师参加我的婚礼。”
3000余篇作文中还有家长的作品
“书香十二,悦读有痕”——这班级群名,是饶红云用文字锻造的灵魂工程。
饶红云深谙阅读与写作是语文素养的核心,带着孩子坚持“片段写作”:每天限时200字捕捉生活闪光点,月末拓展成千字长文。她要求学生坚持“圈点勾画批注法”深度阅读,还将孩子们的读后感编辑成电子书,坚持每天在班上开展五分钟名文背诵比赛。
饶红云给学生上课
今年被哈工大录取的学生李伟程回忆说:“迟子建、余秋雨等名家名著的阅读批注,让我高中语文学习得心应手。”
饶红云坚信写作要从生活出发。引导学生抒写熟悉人事、记录点滴、吐露感悟、倾诉心里话。起初畏惧写作的杨冷西,在饶红云的鼓励下去阅读去思考去写作,个人作品在杂志期刊上发布,她自己还写了个人作文集《灵犀文集》。
小婕(化名)因弟弟降生恐爱被分走而排斥。但在书写弟弟的片段练习中,情感悄然融化,主动去看弟弟参加舞蹈比赛并为他夺亚军而自豪。“文字唤醒了孩子们心底最柔软的情感。”饶红云说。
耕耘终获硕果。2022年师生在《作文周刊》《语文报》等发表文章近三十篇,佳作入选《语文报满分作文》。宋婵睿和贺瑞雨初中爱上写作,相约读新闻,后分别考上中国传媒大学和华中科大新闻学院。家长协助汇编作文集《幸运十二,幸遇文字》,广受好评。
文字魅力蔓延家庭。讲《核舟记》后布置仿写,廖雅文妈妈提笔仿作。饶红云分享至家长群,轩妈分享育儿随笔,泠西妈等家长也加入。“饶老师带动孩子写作,我们也觉得写得挺好,还能交流。”廖雅文妈妈说。
学生毕业时每人十几本作文本,近三届总量逾三千本。饶老师将学生个人文集《灵犀文集》《拾光文集》《青春手札》及班级文集《书香十二》编印成册,记录青春足迹。
“好老师”指引她成为全国优秀教师
每次回到出生地和教育起点赤壁新店镇,饶红云倍感亲切。她说,是这里的好老师指引她成为人民教师。饶红云回忆起刚进学校时,不会读拼音不会动笔写字,坐在板凳上哭,是汪泉珍老师手把手教我写字,拼拼音。不知不觉,饶红云的成绩越来越好,一年级下学期就在全校表彰大会上领奖了。数学老师周本仁,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学知识,他每节课前在一块小黑板正反两面抄好数学习题,每次上课都提着小黑板进教室……“因为我们家遇到了好老师,两个弟弟都读书成才考入清华。”
1995年,饶红云回到新店镇,来到新店中学成为一名老师。初登讲台,她也曾遇到挫折,班级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。她积极向其他老师学习,狠抓课堂落实、提升效率,学生成绩稳步提升。不仅如此,她更用心陪伴学生成长,初任班主任时,班上留守孩子多,她毅然带全家搬进学校住,全心陪伴她的学生。
“我自己就是这样一步步读书,成长起来,总想为孩子们多做点再多做点。”饶红云说。扎根家乡她送走了一届届毕业生,饶红云也收获了新店人员的感激:街上主动热情打招呼;去买水果,水果店老板搬出最新鲜水果让她挑选。
即便离开后,这份淳朴情谊让她坚信:“教育不需广告,做家长满意的教师,收获最大幸福与最真挚情感。”信念支撑她扎根一线三十年,陪伴近2000名学生成长。每学期开学前,总有家长致电:“饶老师,孩子能来您班上吗?”她成了“家长最满意的老师”,并荣膺全国优秀教师、优秀班主任等荣誉。
饶红云和老师交流
她用行动辐射引领更多教师。2021年她申请成立咸宁市饶红云名班主任工作室,并担任“双培养”初中班主任班导师,还带动学校年轻班主任一起成长。近三年,工作室送教20余次,各级交流40余次,发表文章逾30篇。工作室成员4人获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奖,6人获市班会课大赛奖(2人获冠亚军),12人成长为县市级名师骨干。2024年,她作为咸宁市教育家精神宣讲团成员进行巡回宣讲。“她就像她的名字一样,红云,不经意间点亮了整片天空,感染着我们。”作为饶红云的徒弟,同为语文老师的刘敏这样形容道。
“我们要看见学生,看见他们的需要、他们的困难、他们的闪光点,然后去点亮他们。”饶红云用三十载教龄诠释教育就是点亮人生的光!从新店中学到赤壁一初中,她播撒的种子化作孩子们奔赴未来的勇气和力量。她说:“作为老师,心里要真正装着每个孩子,着眼于他们的快乐成长和未来发展。”
发布于:北京市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