后台有位网友总是问我配资门户网站平台,准备什么时候把中国平安给卖掉。
坦率讲,对于所持有的绝大部分股票,我都没有短时间立刻卖掉的想法,更不存在所谓的目标价位是多少,因为事物是动态发展的,主观上给出一个止盈价或者止损价相当于在刻舟求剑,往往和现实偏差甚远,没有太大意义。
不过,这也不代表我是盲目持有,撞到哪算哪,心中对卖出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。实际上,个人觉得价值投资最大的好处就是解决了卖的问题,让我们知道什么时候卖,为什么卖。
早年,我也曾做过技术分析,凭心而论依靠技术分析寻找买点,可能比价值投资更令人感到兴奋,毕竟价值投资要求以低估或者合理的价格买入,往往意味着大多数时候需要耐心潜伏,一买就涨的情况相对比较少。但是技术分析不一样,通过技术指标看筹码分布、资金流向,有时候确实可以收到奇效,一买就涨的情况非常多。
然而,进入到卖这个环节,技术分析就有点抓瞎的感觉了。想见好就收,结果涨停之后还有涨停,很可能好不容易捕捉了一只牛股,也就就吃了三瓜两枣而已,若有点耐心等技术指标彻底走坏,浮利又很可能已还回去了一大截,各种患得患失的心理实在叫人感到十分纠结。
直到皈依价值投资之后,这一烦恼逐渐不再存在,会发现何时卖出根本就不是一个需要考虑太多的问题,你的买入逻辑其实一开始就决定了什么时候应该卖出。
就拿中国平安来说,2017年我之所以会买它,主要在于:1、保险的生意模式是用客户的钱来钱生钱,这一点我比较喜欢;
2、与发达国家相比,国内的保险渗透率始终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,例如米国,银行和保险行业的体量基本是相当的,但是在我国银行的规模明显要比保险大得多,所以从理论上讲保险行业还有着不小的渗透提升空间;
3、正好从2017年开始,中国平安大幅提高了分红回馈力度,导致公司的股息率看起来还不错,并且貌似还存在继续提升的可能。
那么从目前情况看,这三条理由都没有太大变化,所以暂时没有卖出计划。
当然,关于保险是不是好生意是存在很大争议的,有人根据老巴、芒格的言论,认为保险价格竞争残酷,并不是个理想的行业;也有人说保险业务太繁琐,内中小九九太多,很难真正看得懂。
对于上述观点,我都表示赞同,但是就我个人的理解,金融行业我国有自己的国情,首先准入门槛高,并非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,这点和老美有本质区别;其次,为了防控金融风险,我国管理层的金融监管力度非常强、手段丰富,这也是老美那种自由散漫风格所比不了的。
所以在我国,银行和保险都应该算是一个具有部分垄断性质的行业,各巨头的市场份额很难被彻底动摇,稳定性比米国的金融行业要高得多。
至于什么时候会卖出平安,我想可以套用一个事例作个比方。前不久,我和一个开店的朋友聊天,聊到他的店大概一年可以赚十几万块钱,我随口问到,如果有人出价100万想盘下你的店,你会不会卖,他说那得好好斟酌一下,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店可是吃饭的家伙。
于是我继续又问,如果有人出500万呢?他不加思索的立刻说,那我一定转给他,我的店明显不值这个价。
回到平安的话题配资门户网站平台,其实道理也是相通的,如果市场先生给一个明显离谱且疯狂的报价,我一定毫不犹豫的把手上的平安卖给它。如果它的出价还需要我去思考和琢磨,那么还是继续留着收息算了,毕竟我的持仓成本已下降到了18.307,以低成本拿蓝筹股吃息还是比较让人安心的。
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