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又有消息披露,国庆期间,台湾海峡上空曾上演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交锋。解放军战机对英国皇家海军“里士满”号护卫舰实施模拟攻击,完成爬升、俯冲、锁定等一系列战术动作。这场被英方称为“建设性杀伤”的演练,既非偶然事件,也非单纯示威,而是经过精密计算的战略信号传递。中国对台海的主权主张始终明确,任何外国军舰通行都被视为挑衅。英国“威尔士亲王”号航母打击群此次穿越(图1),配合美国驱逐舰协同行动股票配资网首页官网,本质上是对印太战略的站队。 东部战区迅速反应股票配资网首页官网,不仅派出海空力量跟踪监视,更通过模拟攻击展现实战能力。这种“信息战”策略的精妙之处在于:既避免直接冲突,又让对手清晰感受到威胁。 从技术层面看,解放军战机实施的50度倾斜俯冲、多次攻击航线演练,完全复刻真实反舰导弹的打击轨迹。配合雷达锁定动作,构成完整的“杀伤链”演示。 中国近年列装的鹰击-21高超音速导弹具备“航母杀手”之称,射程和突防能力足以改变区域力量平衡。此次演练选择在英国航母编队面前展示,针对性不言而喻。 英方官员的现场反应耐人寻味。他们承认这是“有价值的训练经历”,同时强调“相信对方不会真正开火”。这种矛盾心理恰恰印证了中国灰色地带战术的成功——在战争门槛之下最大限度施加压力。 正如英国军官所说:“他们想让我们知道目标是我们。”这种认知层面的震慑,比实弹演习更具心理冲击力。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事件与中国的长期军事准备形成呼应。内蒙古训练基地内,台湾关键建筑的精确复制品已投入使用,配合地下隧道系统开展旅级对抗训练。 兵棋推演系统中,美军航母(图2)被高超音速导弹齐射击沉的场景反复演练。这些准备表明,中国正在系统性地构建对台作战的每一个环节。 英国坚持“航行自由”的说辞,本质上是对美国印太战略的追随。国防大臣希利声称“对印太稳定有直接利益”,却回避了其行动对区域平衡的破坏。当西方军舰以国际法为名穿越敏感水域时,他们选择性地忽视了此类行动对主权国家的挑衅意味。 模拟攻击事件暴露出现代海空对峙的复杂性。雷达锁定可能被误判为真实攻击,意外冲突的风险始终存在。但中国的行动保持着精确计算:既展示能力,又控制强度。这种“临界威慑”凸显出解放军极高水平的战术素养和战略定力。纵观全局,中国在台海的行动呈现三个显著特征:首先是军事准备的实战化转向,从武器研发到训练设施都瞄准特定作战场景;其次是行动模式的创新,通过灰色地带战术实现战略目标;最后是信号传递的精准化,每项行动都承载特定政治信息。 此次事件将成为未来台海互动的重要参考。当中国在内蒙古沙漠中复制台湾建筑(图3),当解放军战机在台海演练攻击航线,当兵棋推演系统反复验证作战方案,这些要素共同指向一个结论:中国正在构建完整的对台战略体系。 西方国家的“航行自由”行动与中国的主权维护形成持续对冲。而解放军的模拟攻击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:在台海这个核心利益区,我们既具备反介入能力,也拥有使用这种能力的决心。 所以,当英国军官说“这是一次互惠互利的经历”时,他或许没有意识到,这场演练的真正价值在于让各方重新校准对台海风险的认识。


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